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中国商人们正在中东地区,寻找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新蓝海”。
根据今年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中国、阿联酋、沙特恰好分列新兴市场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前三甲。如今,这三个国家彼此之间的联结日益紧密。
中东“淘金热”何以风靡起来?当地“黄金面纱”之下又藏着怎样的风险?
“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中东研究大团队协调人刘利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双方经济互补性极强,海湾地区油气丰富,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前者基础设施落后、日用品外部依赖度高,而后者居全球制造业大国首位。
尽管“中东热”已经兴起,但中国商人前往中东的“淘金”之旅,也遭受着营商环境与文化差异考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国商人,在前往中东之前,中国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预案,并希望有更多“软基建”提供帮助。
涌进中东的中国人
华人面孔正变得越来越多,这是在中东经商者们的共同感受。
以阿联酋为例,阿联酋粤商会会长张钦伟估计,整个国家现有约37万中国人,是三十年前的180多倍,超4000家中国公司在当地经营业务。
“疫情后经济复苏,如今恰好处在阿联酋第三次人口增长红利期。”张钦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迪拜龙城及其配套的生活住宅区“国际城”迪拜德拉区已成为重要的华人聚集地。附近,中国教育部牵头设立了迪拜中国学校,衔接国内学籍、与国内课程全面接轨,中国人在当地开办的医疗机构也层出不穷。
所谓龙城,即是开在中东多个国家的大型中国商贸城,华人社区以此为据点衍生出来。在此之前,龙城已经开到了约旦、阿联酋和巴林。8月底,位于沙特利雅得东南隅的龙城项目已经交付,并预计于8月中旬正式开业。
在中东,蜂拥而至的中国人大多仍扑在小商品贸易、建筑等领域。据北大汇丰智库统计,中国对中东地区出口商品中,电气设备、机械、车辆、家居、服装等出口金额最高,合占68.2%。
尤其是智能手机这一领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查阅StatCounter发现,在中东各国,小米、OPPO、Vivo等中国品牌市占率均较高。
而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980亿美元,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
深圳市欧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早在十多年前便在阿联酋设立了分公司,销售手机。董事长冯秋宏表示,中东地区产品差价基本保持在6%~30%之间,且定购量大,盈利空间较高。目前,欧乐智能在中东年销售额已超20亿元。
在沙特从事中国公司落地服务的李显也透露,在其客户中,除贸易公司外,工程公司也占据相当比重,“现下沙特到处在修桥铺路,利雅得北部新出来一个别墅项目,今年便打算推出数万套住宅,工程需求量极高。”
随着中东进入经济转型期,新的商机也逐渐浮现出来。
在沙特,根据“2030年愿景”,沙特计划大幅降低其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度,新科技、新消费备受瞩目。
其中,同智能手机日渐普及密切相关的游戏、电竞产业蓬勃发展。沙特方面动作频频,2024年沙特电竞世界杯刚刚落幕,明年,利雅得还将举办首届电竞奥运会。到2030年,这一产业预计将对其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超500亿里亚尔。
此前,已有中国游戏公司在中东展开布局。2022年,沐瞳在中东、北非地区推出了MLBB职业电竞联赛(MPL MENA),这也是首个进驻中东的职业联赛,到目前为止,MPL MENA已连续两年在阿布扎比和利雅得举办。沐瞳全球电竞负责人毛艳辉透露,今年4—6月举行的MPL MENA第五赛季的峰值观看在线人数突破4.3万,比上赛季增长五倍多。
毛艳辉认为,沙特、阿联酋等国基础设施和玩家成熟度都较好,“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中东当地的电竞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很高,使我们在进入这一市场之初,就有很多产业合作机会。”
此外,当地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科技产业也日益展现出浓厚兴趣。例如,2023年6月,沙特投资部同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56亿美元的协议。四个月后,沙特阿拉伯王国新未来城再次向小马智行抛出橄榄枝,投资1亿美元,双方计划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为该国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
阿联酋也启动了国家工业和先进技术战略。在张钦伟看来,目前,当地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旅游、农业科技等行业显示出庞大前景。以人工智能为例,阿联酋已投资数十亿美元,计划到2031年使4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人工智能行业创造,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
“黄金面纱”之下的风险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中东仍旧覆盖在神秘而奢华的面纱之下。
“这一印象源于中东部分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以致‘富裕’成了整个区域的标签。”在刘利华看来,中东范围广阔,国家间经济差距大,也有不少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粮食和能源价格波动、失业率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刘利华也提出,中国商人此前更熟悉的市场是东南亚地区,相比之下,中东同中国的物理距离更加遥远,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饮食习惯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员招聘、团队管理等方面面临的难度也更高。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雪妍也认为,中东国家的合同签订和争议解决机制不同,签订合同时要格外注意争议解决条款。
“且与中国相比,中东的商业决策过程更为缓慢,往往需要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才能达成交易,仅凭价格和产品优势便能制胜的传统经验可能不再适用,中国企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在机制与商业网络的维护上。”李雪妍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在一些中东国家,家族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以阿曼的Zubair集团为例,在合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需要同其多个家族成员分别进行沟通和谈判,这同中国企业习惯的集中化的决策过程有很大不同。
多家在中东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反馈,当地相关政策法规变更频繁,公司注册等手续繁琐,前往中东“淘金”需要做好风险预案。
李显认识的一位建材行业的客户,花费35万沙特里亚尔年租金租下了一间仓库,但半年多时间里一直拿不到仓库的经营许可证。在此期间,政府部门会不断上门检查,因为证件不齐全,这家企业又不定期地缴纳了几笔罚款。
“这同当地的政策调整有关。”李雪妍解释,事实上,沙特正在推进营商环境的改革,包括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电子政务的普及度,以及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但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反复,有可能导致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提升,并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此,李雪妍建议,中国企业应与当地智库、商会和安全机构保持沟通,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和政治动态信息,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灵活的商业计划和应急预案,包括撤离计划、供应链调整和员工安全保障措施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中东地区已涌现出一批专门服务中资企业的咨询公司,相关机构及华人商会等团体对于打破当地信息差、帮助中国商人出海“避坑”很有帮助。冯秋宏称,阿联酋粤商会为其开展业务提供了很多便利,包括及时告知企业当地政策、组织建立中国商品营销网络等,避免了中企单打独斗的局面。
但遗憾的是炒股配资利息,这种“软基建”仍不够完善,甚至良莠不齐。张钦伟表示,在阿联酋,能为中国商人提供落地服务的机构仍不充足,“期望更多中国律师事务所可以到阿联酋设立分公司,为中国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