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都有飞地,比如北京在天津的清河农场和在黑龙江的双河农场免息配资公司,上海在江苏盐城的大丰农场、安徽宣城的军天湖农场、安徽黄山的练江牧场和黄山茶林场,但比起深圳的这块飞地,可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深圳飞地的官方名称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位置在其东边近百公里外的汕尾市海丰县,范围包括鹅埠、小漠、鲘门和赤石四个镇和圆墩林场。其前身是2008年由汕尾和深圳两地共建的位于鹅埠镇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属于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面积仅有13.08平方公里。
时间到了2011年,这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基本框架方案,合作区在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成立,规划范围扩大到海丰县的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和圆墩林场,四镇一林场总面积达到468.3平方公里,超过了罗湖、福田、盐田和南山面积之和,但管理方式依然是由深圳和汕尾两市共同管理。
深圳为什么要设立合作区呢?简单说这是个一拍即合的事。一方面对外开放后的广东发展起了珠三角,九座城市里两座高居一线,两座挤进全国前十,但对比明显的是珠三角之外的粤东、粤西和粤北经济乏善可陈,有些县市甚至长期居于贫困边缘;另一方面,腾笼换鸟的深圳需要产业转移,同时面临土地枯竭的压力。
于是广东省牵线搭桥,让深圳和汕尾各取所需、优势互补。深圳通过产业转移拓展了发展空间,既为深圳市区腾出了用于发展高端产业的土地,又能留住因地价飞涨而想出走的企业。而汕尾则将原来的对口帮扶上升为互利互惠,最后达到跨越式发展。广东省则通过对区域合作的创新试验,实现“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战略目标。
那么,为什么是汕尾?实际上在深圳四十年发展中,跟周边城市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要说到扩容或和其中哪座城市合并,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更何况,珠三角发展到今天,深圳周边已难以找到一片动迁不用大动干戈的处女地。于是深圳的目光略过惠州投向了更远的粤东,河源和汕尾进入候选名单。
中选的汕尾优势是离深圳更近,实际上,深汕区距深圳东部的坪山区仅仅60公里,自驾的话到深圳市中心也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而乘坐在厦深线上运营的高铁,深圳北到鲘门站最快只要47分钟,去年九月底通车的广汕高铁将这一通勤时间降到了40分钟之内。另外,靠海的便利条件也是加分项,这对布局制造业尤为可贵。
那为何选中的又是这这四个镇呢?先看看它们的具体位置:南临红海湾,东连汕尾市,西接惠州市,可以说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东端,不但够近,而且毗连,有海路相通,同时有大片未经开发的土地,便于规划布局。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较弱,有渴望发展的积极性,所以有和深圳互利共赢的动力。
一路走来,从产业转移工业园到深汕特别合作区,从深汕两市共管到深圳一市主导,如何合作免息配资公司,如何共赢,模式一直在实践和摸索中。“飞地经济”如何在区域合作中实现协调发展,将会给其它省市蹚出一个新路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观点